随想曲第三首小提琴谱

栏目:提琴 发布时间:2022-05-21 07:20 浏览次数:

随想曲第三首小提琴谱该歌谱演奏者为罗德,歌曲名称为随想曲第三首,歌谱类型为小提琴谱。随想曲是音乐体裁的一种。其曲式结构较自由,带有随意性并富于生气。十六世纪指牧歌风格的多声部声乐曲和运用模仿对位等复调音乐表现手法的器乐曲,常带有标题音乐性质。十八世纪中叶起常指技巧性的器乐曲,事宜诙谐曲与练习曲的特点,如帕格尼尼《随想曲二十四首》(Op.1)。十九世纪常指带有诙谐性、即兴性的钢琴曲与管弦乐曲,如门德尔松、勃拉姆斯的钢琴随想曲,柴可夫斯基的管弦乐曲《意大利随想曲》等。

随想曲第三首小提琴谱

随想曲第三首小提琴谱

人物经历

雅克·皮埃尔·约瑟夫·罗德(1774~1830)(Pierre Rode )法国小提琴家、作曲家。1787年,罗德在巴黎随维奥蒂学琴,1790年经维奥蒂安排在“绅士剧院”公开演奏维奥蒂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后来在“费多剧院”仁第二小提琴声部长,后来任歌剧院的独奏音乐,直到1799年。在此期内(1794年以后)他与加拉一起在汉堡、柏林、荷兰、英国举行音乐会,并于1795年起任音乐学院教授。1799年罗德在西班牙邂逅杰出的大提琴家、作曲家博凯里尼。1803年偕布瓦尔迪厄赴圣彼得堡,被任为亚历山大一世的独奏小提琴家,年薪5000卢布。1808至1811年重返巴黎,但比起从前,他的声誉日替。小提琴家施波尔在不伦瑞克第一次听罗德在音乐会上的演奏,印象极深,立意要长期模仿罗德的风格,但1813年在维也纳重又听到罗德的演奏后在他的自传中谈到了对罗德演奏的失望,感到无论从技术上还是风格上远逊于罗德原来的水准。在一次旅行演出中,罗德在维也纳遇见贝多芬,贝多芬为他写了一首精美的奏鸣曲,作品号96,G大调,罗德与鲁道尔夫大公演奏于一个私人音乐会上,贝多芬听后对罗德的演奏不太满意,立即将乐谱请大公转交罗德,以便他在下次演出前更仔细地读谱。门德尔松在1825年4月说,在想重新恢复以前的成功却遭到失败后,罗德下决心放弃演奏。这个失败深深刺伤了他,他的健康遽恶化。

作品鉴赏

罗德的作品普遍地被小提琴家们所喜爱,他的一些协奏曲特别是这册《24首随想曲——用小提琴练习曲形式,包括所有24个调》是每一位小提琴演奏者必修的经典作品。与克莱采尔、顿特、维尼亚夫斯基和帕格尼尼的作品一样,这些随想曲在小提琴学习上占有主要地位,在发音上起着最有价值的作用。这些随想曲在中提琴演奏的学习中也证明最有用和极有价值。




推荐乐谱